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43079
24個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 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
· 作者:丹尼爾.凱斯/著
· 原文作者:Daniel Keyes
· 譯者:小知堂編譯組
· 出版社:小知堂
· 出版日期:1994年07月0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9278911
「獻給受虐兒童,尤其是那些未被發現的犧牲者……」
據說,<24個比利>中的案主,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多重人格為犯罪抗辯成功的例子,可是案主雖免去了在監獄裡度過餘生的命運,仍被判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而且據說在精神病院的囚禁,遠比監獄裡的囚禁還要可怕,畢竟曾有人做過實驗,正常人偽裝成精神病患進精神病院一陣子後,也被診斷出有精神病。至於多重人格的研究,是在精神衛生學開始以後,在中古世紀,這樣的症狀往往被認為是惡魔附身,必須由神父進行驅魔儀式,祈禱上帝能將惡魔趕離患者的身體。
閱讀本書的過程,我為比利的遭遇而悲傷。多重人格根據研究,往往發生在童年受虐的場合,為了保護脆弱的主人格,心理自動開啟防衛模式,產生出意志堅強的次人格來面對受虐的痛苦;隨著意志的分裂,人格可能被擁有主導權的次人格繁殖出來,每一個次人格都有特殊的一面,可發揮出宛如天才的能力,反而主人格通常相當平凡,透過治療的融合,只會讓特殊才華消失,因此多重人格是幸?是不幸?也許從世俗的眼光,失去自己是不好的;可若能透過次人格,把自己的天賦發揮到極致,又有什麼不好?當然前提是次人格中沒有毫無罪惡感的犯罪型人格,否則就像<24個比利>,註定以悲劇收場。
以下引用維基百科的資料(http:// zh.wikipedia.org/wiki/多重人格)
解離性人格疾患,又名多重人格、人格分裂,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版本命名爲(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MPD),後來改名爲(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是心理疾病的一種,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中歸類於第一軸的解離症的一種。多重人格具有超過一個(若是2個則稱爲雙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裏住著好幾個靈魂”。
臨床症狀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各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像,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爲,此時原本的人格對於這段時間是沒有意識也沒有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也有一些情況,人格之間並沒有察覺彼此的存在,這會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通常在此分裂現象開始時,原本的人格(即未産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或稱主人格)並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發現自己的記憶有截斷的現象,也無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也有一些嚴重的病例,主人格甚至“沈睡”十多年。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會有一個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這個人格願意合作,治療人員就能從中得知許多有益的資料。
成因
多重人格的産生與童年創傷有密切相關,尤其是性侵害。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作爲佐證,這或許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緣故。當受到難以應付的衝擊時,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這對長期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如近親相奸)來說,或許是必要的。
治療
多重人格的根治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治療人員主要是在多重人格中找出一位熟悉所有人格的內在人格,讓其成爲核心人格,且讓各種內在人格互相對談而認識其他人格,然後找出性格上相似的人格率先整合,從而逐步削減內在人格後整合爲一。
真實性
向來就多人質疑多重人格的真實性,多重人格是否只是一種當事人也不自知的“裝病”行爲?的確一般人在受到暗示下,可以出現類似多重人格的症狀,“扮演”出另一種人格傾向。這方面仍有爭議,但也有許多證據逐漸證實人類有分立的記憶次系統和無意識而又主動的心智活動存在。
- Jun 13 Sat 2009 21:27
<還不錯>二十四個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