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6477

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





· 作者:卡勒德‧胡賽尼/著
· 原文作者:Khaled Hosseini
· 譯者:李靜宜/譯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475658



還記得看<追風箏的孩子>,是在一個夏季夜晚,本以為本書是童書(事實上我從圖書館借出本書時,是衝著最佳童書的獎項)可以讓我安穩入眠,不料一路看到第五章,我只覺得自己幾乎要喘不過氣來,暫時闔書沈澱思緒後,再翻到第一頁後重新閱讀起,這麼一讀就到翌日早晨,直到鬧鐘響起,我才想起又是一個上班日,而且發現自己的臉頰已被淚水沾濕。光憑文字的敘述,就讓我感動至此,使得<追風箏的孩子>成為我的最愛,曾有一陣子看其他大受好評的小說都感讀之無味,實則並非那些書寫得不夠好,只是跟味蕾麻痺一樣,吃了麻辣鍋後,對其他酸甜苦鹹自然不會有特別感覺,口腔裡充滿得除了辣,還是辣!


以下含有劇情,請尚未閱讀過本書的朋友慎讀。


「我成為今天的我,是在十二歲那年。」


本書的第一句話。第一次看時不懂,第二次看時不懂,一直到全書閱讀完畢後再從第一頁起重讀,赫然發現這句話是全書的提點。主角阿米爾正因十二歲那一年某天的那件事,確認自己是個懦夫,並為了種種與自己的「好朋友」哈山間複雜難懂的情緒,成了父親所說的「偷竊者」,因「說謊」即是偷走他人知道真相的權利,是罪惡。以第一人稱娓娓道來的「阿米爾」,把自己的童年與發生在阿富汗喀布爾的事情精準地透過文字表達出來,讓我曉得在同一個時空,確實有個國家的人,因政治動盪而吃盡苦頭;這些事情對我而言,是歷史小說裡的事,地理課本對阿富汗的介紹也不多,因它並沒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又是開發中國家,印象中課本只說到喀布爾是阿富汗首都,至於阿富汗歷史上發生過什麼大事?因為世界歷史的篇幅太小,阿富汗在全世界也無舉足輕重的地位,也不曾因阿富汗而引發世界大戰,因此阿富汗自然不會成為課本著墨的重點。


可是,<追風箏的孩子>替我補完這個國家的資訊。我確定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並曉得阿富汗有種族歧視的問題,書裡說,普什圖人之所以迫害哈札拉人,部份原因是普什圖人屬於遜尼派回教徒,而哈札拉人是什葉派;又說,十九世紀的時候,哈札拉人曾經想要反抗普什圖人,但是普什圖人「用無法言喻的暴行弭平他們。」書上說,我的族人殺害哈札拉人,把他們趕離他們土地,燒掉他們的房子,賣掉他們的女人。


據史載,任何一個國家只要出現種族歧視,伴隨而來的就是戰爭與動亂,可悲的是,人類的歷史正是以歧視的墨水寫成,看到書裡的哈山因身為哈札拉人受到的壓迫,忍不住心疼起他,幸而他生性樂觀,最後結局雖不完滿,至少他的兒子活著,代表他的精神繼續留存。


本書提到塔利班。本對塔利班神學士的印象只有他們以大砲摧毀大佛,看了本書後才知道倘若有人真想假借真主之名胡作非為,倒也無人能抵抗。神學士對哈札拉人的迫害,較諸二戰時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並無不同,只是哈札拉人缺乏善於做生意的商賈、出色的文學作家等替他們發聲,如今<追風箏的孩子>揭露出真相,希望真能改善哈札拉人的待遇,而非又是另一個<貧民百萬富翁>!


此外,本書描寫的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均細膩生動,「為你,千千萬萬遍」不是戀人的承諾,而是一個小男孩在鬥風箏比賽中,為另一個小男孩去追風箏的承諾,故事也結束在放風箏的場景,又是另一個「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充滿無限希望的句點,沖淡了本書糾結的苦痛,也讓人有苦盡甘來的喜悅。


本書有改拍為電影,相關資料檢附於後。


<電影資訊>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lm.cfm?film_id=fkda60419887
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


影片資料
影片年份:2007
出 品 國:USA
出  品:MacDonald/Parkes Productions
發 行 商:UIP
語  言:Dari
色  彩:Color
音  效:SDDS / Dolby Digital / DTS
導演: 編劇: 演員:
馬克佛斯特
大衛班尼歐夫
Khalid Abdalla
Atossa Leoni
Shaun Toub
Zekeria Ebrahimi


劇情簡介
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人情同兄弟,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阿米爾親眼目睹哈山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但他卻因為害怕沒有替哈山挺身而出,而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情誼,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阿米爾因祖國內戰跟隨父親逃往美國,以為可以因此逃避過去的自己,但關於哈山的回憶一直縈繞不去。阿米爾感到非常愧疚,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為了贖罪,阿米爾終於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


電影改編自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友情、家庭、悲慘錯誤及補償之愛的感人故事,藉由這則充滿人性的故事,讓全世界的人知道,所有人都有機會贖罪並得到原諒。

金球獎提名導演馬克佛斯特找來編劇大魏畢諾夫撰寫劇本,他也是一位小說家,著有史派克李執導的《25小時》的原著小說, 為電影提供了許多獨創的想法。

電影為求真實,選用了阿富汗兩大主要語言之一的達利語拍攝,並且加入一小部分屬於塔利班人士的「普什圖語」〔Pashto,阿富汗另一主要語言〕,還有巴基斯坦人的「烏爾都語」〔Urdu,通行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語言〕。兩位主角小男孩則來自阿富汗當地,並委託阿富汗救援組織(ARO)選角,飾演阿米爾的塞奇里亞安布拉赫米是當地法語普通中學的五年級學生,至於飾演哈山與索拉博的則分別是亞曼德康瑪姆查達與阿里丹尼施巴克提亞利,則來自阿富汗救援組織(ARO)。

片中1970年代美麗繁榮,與2000年充滿恐懼壓迫飽受摧殘的喀布爾兩種風貌,都在中國新彊省內拍攝完成,並配合灰暗的攝影色調,反映出2000年的悲慘狀態。風箏比賽的場景則在柏克萊的Cesar Chavez Marina公園拍攝完成。

除了金獎導演與編劇,製作團隊還包括了製作人威廉霍柏格(《雙面特勤》、《冷山》、《天才雷普利》)、華特帕克斯(《絕地再生》、《神鬼交鋒》、《神鬼戰士》)、蕾貝加葉爾丹(《摩托車日記》)及貝內特華許(《追殺比爾》),執行製作雪梨基莫、蘿拉麥當勞、山姆曼德斯及傑夫史考爾。由夢工廠、雪梨基莫演藝公司及Participant製作公司聯合出品,雪梨基莫演藝公司及Parkes/MacDonald公司製作,派拉蒙Classics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03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