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姜紹祖獄中服毒自盡前所做之詩


<1895>,代表的是一個年份,當大清帝國在甲午戰爭敗給日本時,以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不願受日本統治的臺灣子民們,先是期待臺灣巡撫唐景崧自立為總統的「臺灣民主國」,孰料這個國家只有維持13天,當唐景崧與邱逢甲登船逃走後,只剩下所謂的游擊隊們仍在為家園奮戰。


以下有劇情揭露,但尚未看過本片的朋友應該讀了也無妨,因為這本就是歷史,儘管課本上沒寫,一直到脫離學生時代的十數年後,才從電影裡看到先民們曾為捍衛家園留下的血淚。


本片一開始,是黃賢妹的故事,第一次知道黃賢妹,是去年聽作家李喬說客家的民間故事,記得似乎是黃賢妹失蹤三天(我印象中不是被土匪綁走,是被山神綁走?)回來後沒人相信她的清白,可是她丈夫吳湯興仍娶她過門。

之後,就到了組隊抗日的橋段,吳湯興被推為領袖,加上徐驤、姜紹祖,以及後來加入的土匪團,開始與日軍抗衡。片中安排了大文豪森鷗外以日記記錄日軍來台的點點滴滴,但本段歷史是導演寫出來的,因森鷗外並未隨侍能仁親王,文末會附聯合報的一篇報導來介紹森鷗外。

看本片時,介紹了不少客家習俗,如徐樂眉飾演的姜母祭天、祭地與祭祖的儀式,還有去年上課時聽到的客家人對父母稱謂的避諱

(http://www.scyl.agri.gov.cn/Html/2008-10-15/2_25866_2008-10-15_25902.html)
避諱的稱呼。我們客家農村人是比較“揀氣”的。有的把父親稱為“大伯”、“阿叔”,而不叫“阿爸”;有的把母親稱為“阿伯”、“阿奶”,而不叫“阿媽”;有的人家生了男孩,卻叫“妹子”或“阿狗古”;更為普遍的是把人的不幸去世,稱為“過身”、“走了”或“沒有了”。如此等等,都是一種“避諱”的說法,為了家庭的如意吉祥,儘量避開“太親”、“太真”和“太凶”的說法,以便免除日後突如其來的災難。)

本片我較肯定的是這部份,可對反抗日軍的情節卻無甚感動,大概是已經知道日本治台期間對臺灣的建設,相較於把台灣當蠻荒之地,說男無情女無義的大清帝國,認為當時臺灣讓日本統治是最好的,從結果反觀前人的抵抗,覺得他們的犧牲真不值得。不過捍衛家園的勇氣,仍值得緬懷。

片中表現最出色的,我認為是飾演土匪頭目的李興文,跟他在偶像劇、連續劇中的演出截然不同,而且他完全演出典型的大哥,跟<投名狀>中的趙二虎有得拚,其他演員演的我覺得普普,沒特別為劇情加分。


最後,以聯合報對森鷗外「征露丸殺人事件」的報導作收。

----------------------------------------------------------------------------------------------


號稱「家庭常備良藥」的征露丸,在台灣,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服用過。但或許少有人清楚,百年前征露丸的問世,其實是日本醫學史上試行錯誤的產物,更隱藏標誌著小說家森鷗外(本名森林太郎),他以另一身分「陸軍軍醫行政官僚」,所鑄下的恨事敗筆。

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後,精米碾製技術進步,去掉米膜(銀皮和黃皮)的純白米飯愈趨普遍,糙米在日本的城市及軍隊中幾乎絕跡。同時,俗稱腳氣病的多發性神經炎卻逐漸蔓延,成為常見的國民疾病,尤其學生宿舍和兵營裡頭,越來越嚴重。患者首先雙腳開始麻痺,後擴及兩手,終至突發心臟急症、呼吸困難而亡。由於歐美地區罕見類似病例,因此,腳氣被西方醫學界認為是東亞米食國家特有的風土症。

平時三餐,攙雜多種副食菜餚,整體病況還可以掌握。但在只能以主食米飯果腹的戰地沙場,病情猖獗流行,完全失去了控制。

慘事發生

一八九四至九五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日本陸軍陣亡者九七七名;腳氣患者四一四三一名,其中四○六四人不治,達戰死者四倍以上。陸軍十多年後才在內部刊物坦承:如此慘狀,「古今東西戰役罕見其例」。反觀日本海軍,這場戰爭,僅有三四名士兵罹患腳氣,且症狀輕微,無人病死。

為什麼差異如此巨顯?日本海軍與軍醫高層多留學倫敦,承襲英國傳統,傾向實證主義,重視診療「病人」,甚過診療「病症」,也就是「醫人重於醫病」。留英學成歸來的海軍軍醫高木兼寬,觀察比較國內外飲食衛生習慣,大膽假設「腳氣病源食物說」,懷疑食用純白米飯是導致營養失衡、引發腳氣的元兇。於是從一八八二年起逐步改良海軍伙食,實施米麥混合,增加奶品和肉類的供應,實驗結果成效卓著,於是全面推廣。但他們無法提出確切的學理依據,明白指出究竟哪一種營養成分過多或缺乏,去說服陸軍軍醫部門的同僚。

至於日本陸軍風氣,向來崇尚普魯士,其軍醫行政高層,也以留德的森鷗外的理論馬首是瞻,(受當時德國先進蓬勃的細菌學影響)堅信「腳氣病源細菌說」,大肆抨擊「食物說」。森鷗外倡言,「和食」營養豐富,決不遜於「洋食」,峻拒陸軍採納米麥混食,斥責海軍的「洋食實驗」為毫無科學根據的魯莽舉動,甚至嚴厲指控主導海軍伙食改革、留英的高木兼寬為「英吉利之流的乖僻學者」、「權謀者」,從事「虛假、獨斷」。

原本應是一場公共衛生醫學的學理探討,竟然觸動了民族主義的敏感神經。

台灣經驗

目睹海軍實施伙食改良後,成功抑制腳氣病,不少陸軍軍醫的態度略有鬆動,但森鷗外堅持己見,毫不妥協。甲午戰後,日本併吞台灣之初,他從陸軍軍醫監調任台灣總督府陸軍局軍醫部長,依舊嚴禁征伐戍守新殖民地的陸軍部隊擅自提供米麥混食。結果呢,他駐台短短不到三個月內,將近二五○○○名士兵中,竟有百分之九十罹患腳氣,二一○四人病死。據史家近幾年來考證,森鷗外當時之所以匆匆離開台灣,除了束手無策外,更是意圖逃避責任。後來他還在公私文件上故意遺漏或竄改紀錄,強要抹消該段污史劣跡。

接續森鷗外,繼任台灣總督府陸軍局軍醫部長的土岐賴德,眼見事態急迫,申請准許米麥混合的伙食。誰知,返回東京擔任陸軍醫校校長的森鷗外,作梗到底,遊說陸軍軍醫行政高層,祭出一紙行文措詞異常古怪的訓令:「關於麥飯混食,可以實驗,不准施行。」收拾「慘」局的土岐賴德,火冒三丈,憤罵森鷗外是「嫉妒他人偉勳、執著自家陋見的齷齪小人」,「囿於私見、貽誤國家大計的區區賤大夫」。

推崇「大和米食」傳統,卻又愛張揚「德國醫學」權威的森鷗外,沒有從甲午戰爭中學到教訓、憬悟過來。專長為細菌學、衛生學的他,一九○四年日俄戰爭前夕,直覺認定,木餾油(creosote)既然能夠殺死傷寒菌,當然也可以消滅「腳氣菌」。於是,發動大量生產主成分木餾油的錠劑,提供陸軍士兵攜至戰場服用,預期能夠發揮神奇藥效,免受「腳氣菌」荼毒。(筆者按:本段具爭議,請參見讀者迴響。)

「征露丸」誕生

標榜征服露西亞(編者按:指俄國,Russia)的征露丸,從此誕生。日俄戰爭持續一年六個月期間,日本陸軍出征兵員上百萬,每人分配六○○粒,所以,總共生產了約六億顆征露丸。休兵後清算,日本陸軍戰歿人數四七○○○名;腳氣患者二一○○○○名,超過總兵力的五分之一!其中二七八○○名士兵不治,比陣亡者的半數還多出四三○○人。征露丸的腳氣病療效,等於零。

據日俄戰爭被俘的俄國士兵說,看到許多日軍喊衝喊殺,但腳步漂浮欠穩,還以為他們喝酒壯膽上戰場,所以特別「神勇」。殊不知,這是腳氣作祟的緣故。乃木希典大將,受挫於攻打俄國租借軍港旅順的「二○三高地」戰役,折損大半兵員,禍首之一就是腳氣病。

對照陸軍的慘況,在提督東鄉平八郎統率下,殲滅傾巢東來的帝俄波羅的海艦隊的日本海軍,情況與十年前的甲午戰爭雷同,因採行米麥混合的主食,只有零星水兵出現輕微腳氣症狀,並無病死案例。

一九○七年,森鷗外升任陸軍軍醫總監,這是陸軍軍醫行政官僚系統的最高職位。

一九一○年,留學瑞士、德國的農業化學家鈴木梅太郎,從米糠中成功萃取出維他命B1酖酖可惜論文以日文發表,翌年波蘭人芬克(Casimir Funk)在倫敦發表英文論文,後來居上,獲得「維他命發現者」的榮耀酖酖並指稱可以預防腳氣病的發生。迷信「細菌說」幾近偏執的森鷗外(他連水果都要煮熟消毒才敢吃),抱持本位主義,譏諷農學家鈴木是「鄉巴佬學者」,輕浮奚落笑罵:「如果米糠可以預防腳氣,那喝馬尿也有效。」還揶揄高木兼寬是「麥飯博士、麥飯爵士」。

發現維他命B1

之後,鈴木梅太郎陸續以家禽雞鴨做實驗,都獲得維他命B1能夠消減腳氣病的積極效果。但直到一九二二年,慶應大學醫學院助教授大森憲太,才正式為腳氣病患施行維他命B1臨床投藥,在下半年大獲成功,證明腳氣病源於缺乏維他命B1,宣告「食物說」的正確,徹底粉碎了頑固、子虛烏有的「細菌說」。但這時候,原先激烈論爭的兩造都已經過世了,高木兼寬死於該年四月,森鷗外七月初病故。

高木兼寬,日本首位國內授予的醫學博士(森鷗外譏為麥飯博士)、東京慈惠會醫院創辦者、日本首家護士訓練所發起人。一九○五年,獲封男爵(森鷗外譏為麥飯爵士);一九五九年,英國將南極洲大陸東部半島一處海岬,命名為「高木岬」(Takaki promontory),以紀念表彰他在維生素醫學的貢獻。作家吉村昭的《白色的航跡》(講談社 一九九一),即是以高木生平事蹟做為材料的傳記小說傑
作。

森鷗外,身為小說家,他當然是大文豪酖酖所以才獲頒文學博士!但做為一名軍事醫官,卻是個政策謀殺、禍殃無數冤魂的「大庸醫」酖酖所以沒獲頒醫學博士?正由於敬畏森鷗外在文學上的「美事美談」,因而,他在醫學上的「惡行惡狀」,即使到了二次戰後,文化輿論界仍然諱莫如深,無人聞問。直至八○年代初,東京大學醫學院教授山本俊一,率先發難曝光,這段錯綜複雜的「森軍醫草菅人命的史實」,才打破禁忌,陸續揭露公諸於世。

意外的贖罪?

除了光芒耀眼的文學成就之外,高居日本陸軍軍醫官僚大位的森鷗外,在醫學理論及臨床上幾無正面功績。他精力充沛,熱中黨同伐異,發表筆戰文章不勝枚舉,但非批評性的純專業論文,世人只記得一篇〈關於啤酒的利尿研究〉。文學評論家內正指出,在長達二十多年的腳氣病源論戰裡,墨守「和食至上及細菌說」的謬誤立場,害得數萬陸軍士兵病死,釀成日本醫學史上的慘劇陰影,讓口頭上至死都不認錯的森鷗外,晚年陷入極度惶惑憂鬱的境地。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

諷刺又驚奇的是,森鷗外所催生的征露丸,卻並沒有因治療腳氣無功而退出醫學舞台,反倒陰錯陽差,變身為止瀉特效的整腸劑,流傳盛行後世。今天,包括日本、中國、台灣在內,共有將近三十家廠商生產。為了尊重國際禮儀,以及沖淡戰爭記憶,絕大部份都已更名作「正露丸」(一九七四年日本法院判定「正露丸」屬普通名詞,禁止商標名獨佔),只有一家日本藥廠和台灣某藥廠,仍堅持「征露丸」的舊稱。一顆顆嗅聞起來怪難受的「臭藥丸」,不知道可不可以算是,森鷗外的「意外的贖罪」?

【2005/03/26 聯合報】<書的資訊>http:// 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3436情歸大地 · 作者:李喬 · 出版社: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0158076 · 內容簡介   以乙未抗日為時代背景,描寫劇中人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等人在「乙未戰爭」中率領義軍保鄉為民的抗日情節,刻劃出客家先民在飽嚐長期離鄉背井痛苦之後,體會家、鄉、國命運一體、榮辱與共的關係,因此起而抗日並寫下可歌可泣篇章的戰爭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03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